三问用户侧储能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韩逸飞 关键词: 储能        收藏 0   

2021
04/28
12:18
中国能源报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鼓励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大数据中心、5G 基站、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其他终端用户,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有专家认为,“在电力市场机制完善之前,储能市场一定是属于用电侧的”,但众望所归的用户侧储能却并未迎来蓬勃发展。

中能供热网讯: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鼓励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大数据中心、5G 基站、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其他终端用户,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


有专家认为,“在电力市场机制完善之前,储能市场一定是属于用电侧的”,但众望所归的用户侧储能却并未迎来蓬勃发展。



是什么制约了发展?


用户侧储能曾被业内视为最有潜力的储能发展领域,但受制于种种因素,其装机量迟迟未迎来爆发。


梧桐树资本新能源新材料投资总监刘宝认为,当前限制用户侧储能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三。首先,用户侧储能收入来源十分单一,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目前储能的市场主体地位没有明确,没有参与到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峰谷电价差,收益难以得到保障。而2019年以来工商业电价累计下降超20%,峰谷价差空间缩小,进一步收窄用户侧储能的盈利空间,延长其投资回报周期。”其次,用户侧储能单个项目规模较小,客户所处行业分散且需求差异大,应用环境复杂,导致项目可复制性较差,推广速度较慢。最后,刘宝指出,“储能行业标准缺失,安全性问题突出。储能安全标准严重缺失,建设监管和安全制度没有标准指引,难以得到有效监管。储能的安全性事故时有发生,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危害程度较大,限制了用户侧储能大规模应用。”


威胜集团有限公司微网储能事业部总经理黎朝晖认为,现阶段,国内用户侧储能的发展空间主要在工商业环节。“工商业用户是我国电力的主要消费者,但是由于经济结构等多方面的原因,用户侧储能投资的年化收益率非常低,企业投资得不偿失。”



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家电的普及率提高,过去的电力线路尤其是老旧城区的变压器和线路已濒临满载状态,老旧城区地段较好,电力线路扩容成本高,用户侧储能价值可以发挥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黎朝晖表示,电池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总体可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电源侧储能、主网侧储能、配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他认为,“用户侧储能主要功能在于解决终端用户低电压、台区重过载等问题,将直接提升用户的用电感受,并向上兼容前端局部网架卡脖子导致供电能力受限的问题,一定程度上缓解高峰期细导线、小配变、小主变等卡脖子设备过流烧毁的风险。”


黎朝晖认为,用户侧储能主要是解决“电网有电,但各级网架存在卡脖子设备导致高峰期电能无法安全输送到用户”的矛盾,是构建能源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并未得到重视。


刘宝指出,用户侧储能可以实现容量电费管理,解决老旧小区的电力线路扩容问题,以及电动汽车充电介入给电网带来冲击的问题,延缓配电网升级,同时可以实现削峰填谷,降低电量电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老旧城区电力改造的问题越发突出,用户侧储能的价值有望得到充分发挥,收益多样化,经济性较好,未来市场空间较大。但同时,也需加速完善行业安全标准和电力市场化机制,保障用户侧储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该如何量化收益?


电力市场化建设逐步完善将给用户侧储能带来一些投资性的需求,比如价差受益、需求响应受益、调频受益、需量优化收益等,但收益难以量化,对此用户侧储能该如何应对?


刘宝提出,想要量化收益,最重要的是明确用户侧储能的市场地位,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推进电力价格市场化改革,提升用户侧储能的收益水平。“还要持续提升储能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通过持续性的技术研发,全方位提升储能系统技术水平和集成效率,提升储能系统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同时,通过储能系统设计和提升运维水平,减少故障率,提高用户侧储能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储能综合成本,并提升安全性。”


“另外,持续完善用户侧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能力,提高储能系统的利用率。积极储备大量用户负荷数据,结合未来电力市场化建设进程和电价政策变化,优化配置区域储能系统,提供需求侧响应服务、调频、提高电能质量等辅助服务,降低用户综合电费,提高用户侧储能利用率。”刘宝认为,只有三管齐下,才能让用户侧储能收益最大量化。


黎朝晖认为,国内用户侧储能想要实现满意的收益,需要储能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综合用电费用。“这样工商业用户就有配置储能的潜在动机,随着储能成本的不断降低以及电价机制的逐步完善,国内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有望逐渐显现。”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言过 13601277774(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heating58@126.com。
关键词: 储能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中国能源报,作者: 韩逸飞。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为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APP

中能热讯随身的行业商务资讯

中能热讯APP随身热讯

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