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 | 为什么年轻人都在逃离电力行业?

来源:角马能源 ID:JM_energy 作者:廖宇 作者: 关键词:        收藏 0   

2019
07/26
15:55
角马能源 ID:JM_energy 作者:廖宇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90后对快速成长的期望,超越前面任何一代人的想象。但他们在构筑自身竞争力的征途中所遭遇的无助,也远远不被前辈们理解。(来源

      90后对快速成长的期望,超越前面任何一代人的想象。但他们在构筑自身竞争力的征途中所遭遇的无助,也远远不被前辈们理解。

(来源:角马能源 ID:JM_energy 作者:廖宇)

“离开这个行业,我的薪资翻了三倍。”万向离开一家供职三年的新能源明星企业时,几乎是哽咽着说出最后一句话。

在场的人没有说再见,因为这一幕早已习以为常。

智联招聘每季度会公布一次行业招聘景气指数。自2018年下半年起,电力电气行业与能源矿产、仪器仪表自动化等传统工业一道连续下跌,在榜单下游排位中彼此互拼。

榜单的另一端,是中介服务与教育培训。此外,在这个榜单背后,还有很多不愿意上班的自由职业者,以及不用上班也可以活色生香的人们。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2019年第一季度就业分析报告》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逃离电力这个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行业。

并非是这个行业天生不容纳年轻人。直到2016年,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理工类高校公布的就业报告中,国家电网都位列前排。即使是在上海这个金融气息浓厚的“魔都”,国家电网和上海电气都不落下风。

数据来源:《2015年清北复交毕业生出国就业报告》

数据来源:《清华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但形势在近三年急转直下。2018年清华公布的就业报告显示,国家电网招揽的应届毕业生数量已不到华为的一个零头,甚至不敌腾讯,屈居第三。

数据来源:《清华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平台高,薪酬高,发展空间大,稳定性强,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优秀人才选择雇主时,无非是看这几条。

电力行业曾经以待遇好和发展稳定著称。但现在,这个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已越来越难与BAT和华为匹敌。同时,在行业摸爬滚打3-5年的青年骨干也不断流失。

其实,作为20世纪刚刚兴起的学科,电力电气行业一直是全球经济发展和工业进步的基石。行业还远未到没有发展空间、只能混吃等死的阶段。

新一轮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和遍及全球的能源转型,以及欧美主推的工业物联网、工业4.0、产业互联网等衍生新分支,都足以吸纳高学历的年轻人带着梦想与情怀进入。

但年轻人面对风生水起的互联网,和动不动超过百万的P7、T4、18级的现实冲击,似乎不得不做出另一种选择。

这种选择背后,是彻底的逃离和放弃。

我经常在知乎和朋友圈看到这样的困惑:电力系统太陈旧、僵化,没意思,但无奈家人苦苦相逼,想有所作为却不知前路何方;虽然拥有高学历,但在电力行业却干着拎接线盘、擦套管的简单工作,守着几千块钱,还被其他同龄人凌辱。

90后对快速成长的期望,超越前面任何一代人的想象。但他们在构筑自身竞争力的征途中所遭遇的无助,也远远不被前辈们理解。

电力行业的本质是自然垄断。垄断背后,是巨额资产和营收背景下的低利润、低收益,以及被无限推高的专业门槛。其中之一,就是不吝惜对人才的高消费和高浪费。

在这个行业,金字塔顶端的胜出者固然是绝对精英。但他们背后,成千上万同样优秀的年轻人,一入职就马上被浇筑了天花板。

就像一个皇宫大院,只有皇后和少数妃嫔可以得到与美丽相称的荣耀与尊贵。其他人却只能默默无闻地以损耗青春和容颜来换取对这一切的仰望。

个人的成长无足轻重,因为胜出者亦是伤痕累累,无意初衷。

在这个强封闭性的 To B 类行业中,有着无法描述的行业壁垒和无可改变的保守意识。对经验的看重超越对技术的认知,资源和关系随时爆击创新与梦想。

在待遇和平台尚有优势时,电力行业还可强迫年轻人亦步亦趋。但遇到成长周期不断被缩短的移动互联网时代,90后们已经不忍心去推前浪,而情愿直接死在沙滩上。

他们宁愿选择相邻的其他新兴行业,比如电动车、储能、云平台、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也许那里的道路会更加坎坷和迷茫,但至少不会在如下三个近乎悖论的门槛下饱受挫折:

1. 跨界多元,要求太高。互联网要求创新,年轻人成为行业主体,在相对原始的行业框架下,理解商业模式和建立体系感相对容易,短时间成为行业专家并不难。相比之下,能源行业封闭保守,专业门槛太高,一般年轻人至少需要十年才能成为中等水平的专业人才。此外,新形势还对年轻人的复合背景和国际化、资本化思考,提出更高要求。互联网要尊重能源行业的规律,能源行业要善用互联网的方法,但对于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来讲,这很难通过自身努力获取。

2. 对手强大,竞争压力太高。互联网行业强调重构,尽管行业也面临困难,但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群和C端用户背书的考核方式,让年轻人看到事业上升的希望。相比之下,能源行业巨无霸云集,世界500强头十名的位置也被能源企业挤满。高学历人才都被大央企收归麾下,70后、80后前辈们虎视眈眈,90后希望借某一独门绝技实现突围的可能性太低。

3. 回报很小,周期太长。互联网讲究快速,以空间换取时间,以资本打碎壁垒,三年不上市融不到资直接死翘翘。相比之下,能源行业雄踞7万亿的市场,丢个十几亿下去,水花都溅不出来。固然想象空间很大,但是周期太长,对资本缺乏吸引力。没有资本的强注入,年轻人更是绝无可能冲破行业壁垒。

其实,每一个离去的年轻人,未必是贪图富贵,等着30岁上福布斯,他们依然心怀善念,积极求变。而每一个留下的年轻人,也未必是贪恋稳定,等着温水煮青蛙,他们依然兢兢业业,忍辱负重。

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逃离电力行业,使得这个行业逐渐丧失与从业者个人发展曲线拟合的可能。

因为没有一个行业的创新和蓬勃,是能够以不吸引年轻人的参与为前提的。

作者简介:廖宇,70末生于湖北宜昌,现为上市公司泰豪科技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清华海峡研究院智慧能源中心主任。电力系统自动化科班出身,20年来曾在苏州供电局、纽伦堡西门子公司、柏林50赫兹电网公司从事过继保、监控、调度、配网自动化和电力交易监管等领域的工作。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言过 13601277774(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heating58@126.com。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角马能源 ID:JM_energy 作者:廖宇,作者: 不详。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同类资讯
广告
广告
广告

APP

中能热讯随身的行业商务资讯

中能热讯APP随身热讯

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