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来源:黑龙江省政府 作者: 关键词: 十四五能源规划        收藏 0   

2021
03/02
16:52
黑龙江省政府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十章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充分发挥“一个窗口四个区”的作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一节  强化对俄开放合作第一大省地位

推动对俄贸易扩量提质。发挥区位优势,提升对俄贸易层次、拓展对俄合作领域,巩固我国对俄经贸合作“排头兵”地位。稳步扩大能源资源类商品进口,扩大特色农产品、机电产品、先进技术装备等属地产品出口。着力推动对俄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加快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培育边境贸易新增长点。大力发展对俄服务贸易,提升旅游、运输、建筑等传统服务贸易规模,建设中医药、文化、技术等服务出口基地,打造中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区。培育对俄贸易新业态,支持增设跨境电商服务试点城市,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跨境电商边境仓、海外仓建设,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大力培育和引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

打造跨境产业链和产业聚集带。坚持进口抓落地加工、出口抓提档升级,建设境内外联动、上下游衔接的跨境产业合作基地和产业园区体系,培育一批跨境木材、矿产、粮食、中药材等进口商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强同俄罗斯在技术成熟的装备制造领域开展投资合作。支持在俄罗斯建设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扩展全产业链对俄农业合作。

强化对俄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参与中俄科技创新年合作,培育实施战略性旗舰项目。发挥联合实验室及各类对俄科技合作平台作用,积极拓展工业与技术、航空航天、极地技术与装备研发、数字交通等领域合作,促进人才双向流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支持对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把哈尔滨打造成为全国对俄科技合作中心。

打造全国对俄合作综合服务高地。建设服务全国对俄合作的“云上”综合服务平台,强化法律咨询、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翻译服务功能。积极引进金融机构跨境结算功能性总部,完善哈尔滨银行对俄金融结算中心功能,支持省内银行创建对俄人民币结算中心。构建面向俄罗斯和东北亚的数字交通走廊。探索设立以对俄合作为主的国际商事仲裁院。

加强对俄人文交流合作。建立黑龙江、广东与俄毗邻地区省州长定期会晤机制,发挥中俄地方合作理事会民间交流主渠道作用,支持中俄企业互设常驻代表机构,促进与俄友城合作,拓展中俄地方交流合作平台。深化对俄文化、教育等人文领域交流合作,建设对俄文化交流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中俄联合校园。建立中俄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事件地区协作机制。促进边境生态环保合作。

第二节  高质量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

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黑河公路大桥投入运营,建成黑河中俄跨境跨江索道,会同俄罗斯有关方面研究推动绥芬河-格罗杰阔沃跨境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推进东宁界河桥建设。积极参与“滨海1号”国际交通走廊和“冰上丝绸之路”运输合作,支持中欧班列(哈尔滨)、哈绥俄亚陆海联运安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建设东出西联、南北贯通国际经贸大通道。推进口岸资源优化配置、差异化布局,完善口岸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口岸集群,促进“岸产城”融合,打造沿边口岸经济发展带。

大力发展“特区”经济。主动对接国际规则和市场,加快建设高水平、多元化对外开放合作平台,提升外向型经济质量和规模。加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先行先试,推动对俄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促进跨境产业链融合,探索区域一体化合作新模式。加强黑瞎子岛中俄联合保护开发规划对接,建设黑瞎子岛国际合作示范区。推动互市贸易区创新发展,支持在有条件的地方增设综合保税区和B型保税区,增强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对俄合作承载能力。

大力发展板块经济。提升中俄博览会、哈洽会等展会国际化水平,完善升级线上展会系统及信息化平台。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展会,运用“龙江商企通”“龙江云展会”服务平台拓展对外经贸合作网络。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及东北亚区域合作,搭建韩国中小企业创新孵化平台,深化与日韩在农业、养老服务、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巩固和拓展与蒙古国、伊拉克、苏丹、哈萨克斯坦能源矿产开发、石油勘探、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等领域大项目合作。

大力发展纬度经济。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加强与同纬度国家经贸、投资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挥友好城市作用,拓展民间对外交往。加强同欧美等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质综合利用、酶制剂产品开发和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方面技术等领域合作,着力扩大与欧洲国家在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装备、极地寒区产业等方面的投资合作。加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国际生态保护合作,着力拓展绿色有机食品国际市场。

第三节  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开放高地

推动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以对俄罗斯及东北亚为重点的开放合作高地,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龙江样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抓好集成式借鉴、首创性改革、差异化探索,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辟建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实施一批利用外资重大标志性工程,打造吸引利用外资活水池。探索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国际人才引进和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开展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试点,打造吸引汇聚人才大平台。

第四节  加强国内区域合作

深入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建立龙粤、哈深对口合作常态化机制,推动广东先进经验在我省“带土移植”,加强农业、科技、产业、旅游等领域互利合作,共建一批合作园区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深圳(哈尔滨)产业园等标志性项目,打造省市对口合作样板。实施好对口合作标志性工程,建设好一批质量高、拉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与广东联手推动对俄开放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龙江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对接和交流合作,争取在引资引智、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实现突破。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治藏方略,做好援疆、援藏工作。

第十一章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取得新突破,全面建设文化强省,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第一节  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深入人心,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四个自信”。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支持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一批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加强广播电视、党报党刊、官方网站等主流媒体及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组建省全媒体中心。

第二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坚持重在建设、注重实效,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赋予龙江“四大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做强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防教育主题公园、主题广场和主题街道。开展“感动龙江”年度人物等典型选树推介活动,抓好“德礼满龙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促进自媒体健康有序发展,深化网红乱象、网络音视频等专项整治,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倡导树立婚丧嫁娶新风、孝悌和睦家风和文明和谐乡风。

第三节  发展繁荣边疆特色文化

深入挖掘东北抗联、流域文明、北方民俗、历史人文、少数民族等边疆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省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立开放共享的文化资源数据平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外宣工作,讲好龙江故事,传递龙江声音。做好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提高保护利用水平。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深入挖掘整理非遗资源,推动非遗进景区、非遗旅游商品开发和非遗小镇建设,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场所建设和影像化建设。深入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做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发展特色边疆文化产业,打造龙江特色边疆文化品牌。到2025年,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完成率达100%。

第四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繁荣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紧跟时代步伐,挖掘本土资源,打造一批体现龙江特色的文艺精品,推出具有龙江风格、龙江气派的精品力作。加强融媒传播体系建设,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和数字化建设,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程,打造文化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农民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书香龙江”全民阅读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实施智慧广电工程,持续提升广播电视传输覆盖能力,推进应急广播、广播电视高清化升级工程建设,加快广播电视监测体系、安全播出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史志、档案事业。

第五节  推动现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打造龙江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影响力和创造力,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深化文艺院团改革,激发国有文艺院团生机活力。大力推进文化企业“十百千”工程,培育优质多元化市场主体,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广电5G网络、智慧广电网络建设,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文化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

第十二章  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

坚持全域全季发展定位,深度挖掘我省丰富旅游资源,推进旅游产品、模式、业态创新,打造宜居宜行宜游宜养全域旅游品牌,实现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建设旅游强省。

第一节  优化全域旅游空间结构

实施《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年)》,统筹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和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布局旅游枢纽城市、主题旅游廊道、核心景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坚持差异化定位和优势互补,打造独具龙江魅力的主题旅游集群,开发一批“必游必到”重要旅游节点和旅游打卡地,培育发展旅游特色小镇、旅游度假区、文旅融合体、农旅综合体等平台载体,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加速度发展。

第二节  提高生态旅游首位度

发挥四季分明独特区位优势,做好线路设计和嫁接,打造国际冰雪旅游度假胜地、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自驾和户外运动旅游目的地。深度开发生态度假旅游新品、冰雪旅游名品、康养旅游精品,构建全谱系多元化旅游产品新体系。挖掘文化、体育赛事、农业、工业、研学、会展等资源,融合发展自驾游、乡村游、文化遗产游、户外运动、边境游、湿地游等特色旅游新业态,打造一批文化旅游新地标、时尚旅游新标杆,提高旅游产品首位度。完善旅游全景化体验功能,发展旅游夜经济,促进旅游消费,更好满足游客多元需求,把旅游产业打造成综合拉动功能最强的融合型产业。支持发展免税业,推进口岸免税店、机场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布局建设。拉长产业链、平衡淡旺季,发展全季旅游。

第三节  叫响“北国好风光 · 尽在黑龙江”品牌

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全方位做好旅游营销,整合宣传资源和渠道,把“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品牌叫响全国。利用大数据、虚拟现实、短视频、APP等新媒体新技术开展精准靶向营销,多元培育细分旅游品牌、特色节庆品牌、手工艺品牌,提高黑龙江旅游品牌认知度和市场号召力。促进旅游与红色基因、冰雪运动、边境合作、田园风情等深度嫁接,增强游客体验性和参与度。实施以会兴城战略,高质量办好旅发大会,办一次会兴一座城市、活一方产业。加快构建适应旅游发展的标准体系、服务体系、诚信体系、保障体系,塑造诚信龙江旅游形象。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游客合法权益。

第四节  大力提升旅游服务功能

强化涉旅基础设施配套升级,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舒适性、友好性。推进通达景区及景区连接道路建设,增开旅游专列,优化旅游通用航空布局,构建全域旅游综合交通体系。提高旅游建筑设计水平,加强旅游引导系统建设。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形成“全省旅游一张网”,打造全域智慧生态旅游示范省。提高餐饮住宿服务接待水平,加快发展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民宿等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住宿体系,打造以绿色、生态、田园为特色的龙菜品牌。

第十三章  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提高现代化建设综合承载能力

坚持服务发展、惠及民生、引领未来的目标导向,统筹产业布局、区域战略、国防需求,打造集约高效、经济实用、绿色安全、智能现代的立体化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节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全国大数据中心重要基地。深度融入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有序推进高能效超级计算、分布式计算和云计算中心建设,把哈尔滨打造成全国大数据中心重要基地。加强存量数据中心绿色化改造,提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应用场景支撑能力。制定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中国云谷”、大庆大数据产业园等数据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本地优质大数据企业,积极开展数据资源招商,争取引进一批数据存储、异地灾备、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等数据资源项目,形成“北数南用”示范样板。

建成高速、智能、绿色、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以“数字龙江”为引领,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规模部署,实现城市、县城、乡镇和主要道路及重点景区等重要区域全覆盖,对园区、重点企业、垂直行业需求场景实现深度覆盖。深入推进“光纤到户”,实现千兆光纤宽带城乡全面普及,重点园区和重点区域实现“万兆主干”,全面建成“全光网省”。大力拓展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应用,争取哈尔滨市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城市,拓宽省内骨干网络带宽、省际出口带宽,解决好时延问题。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示范基地建设,布局建设全网赋能的工业互联网集群,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加快交通、能源、市政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大电信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力度,引导政府部门、公共机构、公共设施所属建筑物对电信类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开放。

加快布局便捷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建成全省统一的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实现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数据共享,依托公交站场、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构建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第二节  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铁路。进一步完善高速铁路网,提前运营牡佳客专,建成佳木斯至鹤岗铁路改造项目、铁力至伊春铁路,建设哈尔滨至铁力铁路,打通绥化、伊春等关键节点,打造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一小时、两小时快速交通圈。进一步优化普速铁路网,加快既有线路升级改造,加强支线铁路建设,扩大覆盖范围,提升路网质量,实现黑河、加格达奇快速通达、边境口岸城市快捷连通。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推进铁路进物流园区、工矿企业。到2025年,铁路营业里程超过7100公里,基本形成便捷高效的现代铁路运输网络。

公路。以“强核心、优网络、畅通道”为重点,完善高速公路网,推进地级市之间高速公路全连通,分阶段推进通县高速公路建设,提高县城通高速比例。整体提升普通国省道技术等级,畅通国道主通道,提升城镇交通过境能力,加强交通枢纽、重要口岸、旅游景区、产业园区等关键性节点连接。加大国边防公路建设力度,坚决打通“最后一公里”。实施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路面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改造提升高速公路130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2400公里,总体路况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5年,公路总里程超过17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超过6000公里,全省10万人口以上城镇通高速的比例达到85%以上,普通国道基本建成二级及以上公路。

民航。着力构建现代化机场体系。全面提升哈尔滨机场核心功能,完善航线网络布局,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推进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群建设,满足航空运输、生产应用、航空消费、公益服务等需求。到2025年,实现地级市100公里范围内享受运输航空服务,通用航空50公里服务覆盖所有5A景区、5S滑雪场及主要农林产区。

水运。进一步提高黑龙江、松花江、嫩江、抚远水道等重要航道干支衔接和通畅水平,统筹乌苏里江、松阿察河等界河航道建设,提高通航保障率。推进内河主要港口和界河港口装备改造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提高港口服务能力。加快与铁路、公路融合衔接,发挥客货集散功能。

综合交通枢纽。结合铁路、机场建设,加快建设零距离换乘、一体化服务的综合客运枢纽和信息互联、运作协同的综合货运枢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和系统集成。完善哈尔滨机场集疏运体系,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换乘,提升系统运行整体效率。

第三节  推进水利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全力推进水利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水资源合理配置,规划启动三江连通工程,加快推进关门嘴子水库等一批大中型水库工程建设,持续开展城乡饮水工程升级改造,保障供水安全。加强全省水网工程布局研究,加快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进一步实施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工程,补齐抵御灾害能力短板。推进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提高调度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加快智慧水利建设,完善水利信息网,增强水利信息感知、分析、处理和智慧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节  提升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开展页岩油气开发新会战。将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摆在百年油田建设的重中之重,争取大庆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上升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大庆国家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实施央地共建、合作开发,制定支持政策包,推动页岩油商业化规模化生产。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发挥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东北石油大学等机构技术优势,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全力突破关键技术,建设页岩油勘探开发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基地,争取陆相页岩油开发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制定勘探开发计划,逐年扩大生产规模。制定页岩油化工产业规划,建设一批抢占价值链高端的重大项目,促进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产业优势转化。

实施“气化龙江”工程。坚持全省一张网、融入全国网、市县全覆盖,配合推进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建设,实现国家级支线管道连通12个地级市、大兴安岭地区LNG/CNG点供。加快储油储气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多层次天然气储备体系。合理制定天然气终端价格,因地制宜实施天然气替代,拓展天然气利用领域,重点发展工业燃料替代、交通用气、清洁取暖、分布式能源和调峰发电、天然气化工。

加快电网建设。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完善500千伏骨干网,形成“三横五纵”网架格局,实现500千伏电网覆盖市(地)。强化220千伏网架结构,实现220千伏电网覆盖县(市)。争取建设以我省为起点的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提升智能化水平。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加快补齐农网短板。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提升电力普遍服务水平。支持将俄电使用范围扩大到黑河自贸片区。

提高煤炭保障能力。深挖潜力,加强煤城开采区深部及外围区域资源勘查,增加资源储备接续。科学规划布局,坚决淘汰落后和不安全产能,推进重点煤矿建设,加快升级改造煤矿建设步伐,有序释放安全优质产能,提高煤矿智能化和安全生产水平。优化整合资源,制定支持政策,做大做强龙煤集团。加强煤炭储备基地建设,健全煤炭储备体系。到2025年,省内煤炭产量达到7500万吨以上,煤炭自给率提高到60%。

优先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消纳为导向,结合省内外电力市场,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比重,构建多种能源形态灵活转换、智能协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应体系,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占总装机比例50%以上。有序推进风光资源利用,建设哈尔滨、绥化综合能源基地和齐齐哈尔、大庆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在佳木斯、牡丹江、鸡西、双鸭山、七台河、鹤岗等城市建设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基地,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能源。科学布局生物质热电联产、燃气调峰电站,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等蓄能设施。推广地热能、太阳能等非电利用方式,积极稳妥推广核能供暖示范,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氢,开展绿色氢能利用。

第十四章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社会建设水平

坚持人民至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民生福祉改善取得新突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一节  促进城乡居民增收

拓展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加快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以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大学毕业生等为重点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水平,改革完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农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增长机制,切实减轻家庭支出负担。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第二节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将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千方百计提升就业容量和质量。完善全省统一线上线下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广职业培训包、工学一体化、互联网+等培训模式,提升技工教育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托底帮扶,做好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鼓励个体经营,引导支持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失业监测预警,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促进就业观念转变。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十四五”期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5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第三节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办好教育留住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劳动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发展迈向优质均衡发展,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推进高校“双一流”和应用型本科建设。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部属院校做优做强,全方位推动省属院校提档升级,促进省属院校资源整合,优化学科设置,办出特色化、高质量。积极支持高校增设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相关学科专业,推动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交叉互补。基本建成国内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打造成我国区域研究生教育高地。支持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有效化解高校债务,提高后勤保障水平。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第四节  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提高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推进“金保工程”三期建设,构建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在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基础上,完成向全国统筹过渡。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健全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改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行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异地就医结算范围,推进医保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完善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加快实现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到2025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40万人。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落实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制度,健全专项社会救助,完善慈善、社工等制度体系。强化社会福利事业,完善城乡困境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基本殡葬服务设施,全面建立丧葬补助金制度。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第五节  推进“健康龙江”建设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大健康理念,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县级医院和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争取布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推进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改善基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药新药和中医药健康产品研发,加快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加强职业病、地方病防治,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强化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综合防控,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加快卫生城市建设。

第六节  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加强公共体育场馆、足球场、体育公园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有效利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国家冰雪体育运动基地建设,开展全民上冰雪行动,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积极做好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备战服务。完善竞技体育后备力量培养工作机制,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培养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扩大体育消费。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及适幼、适老化改造,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企业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健全运动成绩评定奖励机制,鼓励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和俱乐部发展。

第七节  积极应对人口问题

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升优生优育、妇幼保健、生殖健康等服务水平,发展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全面推行“托幼一体化”服务的发展模式,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建立健全拴心留人政策体系,留住适龄劳动资源,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建立边境地区人口安全预警机制,多措并举吸引人口向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流动,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民族县乡村少数民族人口。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普及公共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加强智慧养老配套设施建设,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

第八节  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和家庭建设

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保证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实施黑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保障妇女在政治、经济、健康、教育等领域的机会和权利,全方位优化妇女发展环境,发挥妇女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的“半边天”作用。实施黑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参与和受保护的权利,促进儿童全面发展。鼓励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建设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第九节  推动青年成长发展

落实党管青年原则,完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优化青年成长环境,建设青年友好试点县市,引导更多青年在龙江创业置业就业,促进青年发展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实施黑龙江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坚持以青年为本,尊重青年主体地位,着力提升青年思想政治素质和全面发展水平,充分发挥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第十节  提高残疾人发展能力

巩固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社会救助保障,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法规政策,提升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加强发展残疾人照护和托养服务,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安全便利。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促进康复市场化。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普及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创新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权益维护。加强发展信息无障碍,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水平。

第十一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取得新突破。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增强行业协会商会的自律功能,突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行业规章的重要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清晰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社会工作人才,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国家试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运用数字技术手段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观念创新,精准高效满足群众需求。加强物业服务监管,提高物业服务覆盖率、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

第十五章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黑龙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承担好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政治责任,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守好祖国“北大门”。

第一节  保障国家国防安全

加强统筹协调、完善体制机制、搞好齐抓共管、推进依法治边,维护国防安全,构建新时代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新格局。建立边境地区、国门口岸突发事件联合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管边控边治边和移民管理治理能力。加强边境防卫管控力量体系建设,推进边境地区“智慧边防”建设。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维护军事设施和国防科工领域安全,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完善国防动员体系,落实国防动员体制改革任务,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提升国防动员能力。完善双拥共建工作机制。支持驻省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实施国防领域重点工程,在基础设施、资源共享、维稳处突上强化军地统筹协调配合。

第二节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责任,巩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地位,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生猪繁育养殖体系,提高扩大生产和抗风险能力,构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发挥农垦“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作用,建设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国家粮食应急保障基地。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更加积极地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支持与俄罗斯开展互利共赢的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建立健全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推动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完善储备布局、扩大仓容规模,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储备安全保障能力,有效保障重要农产品市场稳定。

第三节  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切实保护好重要生态系统,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推进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实施“四岭一山”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保护好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等重要湿地,深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完善生态安全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建设生态安全监测智慧平台,对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等实施常态化监测管理,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理机制。建立与吉林、内蒙古省际生态保护治理协作机制,实施河流、山脉、湿地、草原等重点生态系统联合保护治理,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森林防火、草原荒漠化治理、病害虫防治等联防联控。

第四节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推进大庆油田常规油气资源稳油增气,建立地企共建共享机制,加快大庆页岩油气开发产业化商业化步伐,到2025年油气产量当量达到4500万吨以上,巩固石油大省地位。加快释放煤炭安全优质产能,提高煤炭自给率。坚持“源网荷储”协调,优化电力结构,打造“北电南送”重要保障基地。扩大对俄能源合作,建设全国重要的对俄能源合作基地和运输通道,完善油气资源储备体系。健全跨国油气输送管道保护机制,推进管道完整性管理,保障油气供给稳定和管道运行安全。提高能源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水平,提升应急响应和网络安全风险应对能力。

第五节  保障国家产业安全

坚决兜住民生产业安全底线,聚焦涉农产业、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产业、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确保极端情况下产业安全运行、产品稳定供应。积极推进自主产品研发推广应用,强化以应用为导向的前瞻性、颠覆性技术战略布局,以“国宝级”企业为重点,整合力量,全力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扩大自主生产能力,提高本地配套率,形成产业备份系统,为国家产业安全再立新功。发挥装备制造能力和科研攻关、技术工人等方面的优势,围绕自主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海洋核动力等重点攻关,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能力。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老工业基地重振雄风。

第六节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体系、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到2025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三五”平均水平下降15%。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消除煤矿、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建筑施工、消防、危险化学品、重点园区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实施科技强安专项行动,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安全发展,审慎推进危化品产业合理规划布局,制定实施我省化工园区建设标准、认定条件和管理办法。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强化生物安全保护,完善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和防护性预案制度,建设生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级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和国家级食品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提高食品药品等民生直接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加强重点人员重点物品动态监管和新业态领域安全监管,落实国家监管执法改革部署,完善安全服务机制。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开展全国“智慧应急”试点建设,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整合提升消防和森林草原防火专业力量,加强省级应急救援基地及专业队伍建设,鼓励企业和社会救援力量发展。加强灾害事故风险普查和监测预警,提升洪涝、干旱、风雪、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做好气象服务。做好大江大河大湖和重要水库、河流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加强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防范。

第七节  确保社会稳定和安全

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学东莱”活动,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打造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智慧内保、智慧安防小区、智慧街面巡防建设,提升基础防范和源头管控水平。坚决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和跨国犯罪,建立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制度机制,加强禁毒工作。建设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国安、智慧司法,提升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建成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稳步推进监狱等司法设施建设。完善和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第八节  加强网络安全保护

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统筹指挥,加强协同防护,完善防控措施,全面提升网络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筑牢网络安全屏障。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生态治理,深入开展“清朗”“净网”等系列专项行动。不断提升网信技术支撑能力和管理水平,建设集网络和信息安全监测预警、风险分析、传播引导、应急处置、网络执法、指挥通信于一体的网络综合治理技术支撑体系。加强重要领域数据资源、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

第十六章  坚持党的领导,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民主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凝聚推动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新胜利。

第一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振兴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为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凝聚强大力量。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好干部标准,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聚焦重大斗争一线生动实践,大力选拔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对懒政怠政者问责,着力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第二节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着力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把监督融入“十四五”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十四五”时期我省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防止和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立和落实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零容忍、全覆盖、无禁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战略目标,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落实民主集中制,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坚持政治生态考核制度化常态化,完善考核指标,创新考核办法,狠抓问题整改。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提高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不断丰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省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凝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证人民依法参与经济社会治理。

第四节  加快推进法治黑龙江建设

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推进法治黑龙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能力,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加强重要领域立法,推动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决策相衔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创新联合执法、数字执法等机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司法公正。建立推动民法典贯彻实施的工作机制,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加快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社会氛围。

第五节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建立统一的规划体系。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建立以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由省、市、县三级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建立规划实施工作机制,细化责任分工,确保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以及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开放举措的实施质量和效果。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探索开展第三方评估,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纠偏制度,不得随意调整更改各类规划,经评估确需对规划进行调整修订时,须按程序调整。建立规划实施群众监督制度,鼓励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提出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强化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年度计划要将规划提出的主要指标分解纳入年度指标体系,设置年度目标并做好年度间综合平衡。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统筹财力可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各级财政性资金优先投向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引导金融要素资源支持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举措。强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以及土地、人口、环境、社会等公共政策间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

加大宣传推动力度。加强规划宣传,充分展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着力推进规划实施信息公开,在全社会营造关心规划、自觉参与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实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汇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发挥新闻媒体、群众社团的桥梁和监督作用,促进各级各类规划有效实施。


 
本文导航: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言过 13601277774(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heating58@126.com。
关键词: 十四五能源规划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黑龙江省政府,作者: 不详。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同类资讯
广告
广告
广告

APP

中能热讯随身的行业商务资讯

中能热讯APP随身热讯

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顶部